查看原文
其他

国际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回顾

2017-12-07 蒲慕明徐波谭铁牛 中国科学院院刊

点击上方“中国科学院院刊”可订阅哦!


蒲慕明1, 2  徐波2, 3  谭铁牛2, 3

1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 


在执行 AlphaGo 这样的任务时,共动用了 1202 个 CPU 核和 176 GPU 核,采用了 40 个搜索线程进行计算。按照这个耗能计算,我们还无法想象要实现一个具备大脑功能的智能系统按照目前的水平需要多少供电。而人类大脑的功耗仅在 20W 左右



人类的大脑是生物演化的奇迹,它是由数百种不同类型的上千亿的神经细胞所构成的极为复杂的生物组织。理解大脑的结构与功能是 21 世纪最具挑战性的前沿科学问题;理解认知、思维、意识和语言的神经基础,是人类认识自然与自身的终极挑战。





脑科学的回顾


从神经解剖学和组织学开始,认识大脑


现代神经科学的起点是神经解剖学和组织学对神经系统结构的认识和分析。



从宏观层面,对大脑语言区的定位,对脑区的组织学分割, 对大脑运动和感觉皮层对应身体各部位的图谱绘制等研究,使我们对大脑各脑区可能参与某种脑功能已有相当的理解。



神经元如何工作,黑箱仍待解谜


由于每一脑区的神经元种类多样,局部微环路和长程投射环路错综复杂,要理解神经系统处理信息的工作原理,必须先具有神经元层面的神经联结结构和电活动信息。



20 世纪在神经元层面从下而上的研究也有了一些标志性的突破,使我们对神经元如何编码、转导和储存神经信息有了较清楚的理解,但是这些神经元的特性是如何通过局部环路和长程环路产生的,我们的理解还十分有限。




至于对环路中的神经信息如何产生感知觉、情绪、思维、 抉择、意识、语言等各种脑认知功能的理解更为粗浅。 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对脑功能相关的神经环路结构和神经信息处理机制的解析仍极不清楚




20世纪在神经元层面的一些标志性突破:如 Cajal 对神经系统的细胞基础及神经元极性结构和多样形态的分析,Sherrington 对神经环路和脊髓反射弧的定义,Adrian 发现神经信息以动作电位的频率来编码信息的幅度, Hodgkin 和 Huxley 对从动作电位的离子机制并发现各种 神经递质及其功能,Katz 和 Eccles 对化学突触传递的分析,Hubel 和 Wiesel 发现各种视觉神经元从简单到复杂的感受野特性,Bliss 和 Ito 等人发现突触的长期强化和弱化现象,O’keefe 等人发现对特定空间定位有反应的神经元等。




脑科学领域

从图谱制作到机制解析



全脑图谱的制作


就 36 41146 36 14985 0 0 3377 0 0:00:12 0:00:04 0:00:08 3377像 20 世纪 90 年代“全基因组测序”是理解生物体基因基础的关键,“全脑图谱的制作”已成为脑科学必须攻克的关口。




以目前已有的技术鉴别小鼠全脑的所有神经元的类型和介观层面的全脑神经网络结构图谱制作至少需要10—15年,而对非人灵长类(如猕猴)则可能需要20—30年以上的时间



当然,与过去人类基因组测序一样,脑结构图谱制作的进展速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介观层面观测新技术的研发,后者又依赖于对新技术研发和图谱制作的科研投资





神经环路工作机制的解析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脑神经联接图谱未完成前,神经科学家针对特定脑功能的已知神经环路,对其工作机制已作出了许多有意义的解析。



尤其是在过去10年中,使用小鼠为模型,利用光遗传方法操纵环路电活动,对特定神经环路的电活动与脑认知功能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理解,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



神经系统内所有的脑功能环路都存在于彼此相连的神经网路之中,许多认知功能的神经环路都牵涉到许多脑区的网路,全脑的结构和电活动图谱是完整地理解大脑功能神经基础所必需的。




许多动物都具有基本脑认知功能,例如感觉和知觉、学习和记忆、情绪和情感、注意和抉择等,这些功能的神经环路和工作机理研究,可使用各种动物模型 (包括果蝇、斑马鱼、鼠、猴等);但是对高等脑认知功能,如共情心、思维、意识、语言等,可能有必要使用非人灵长类(如猕猴和狨猴)为实验动物。



果蝇全脑神经图谱

图片来源文献:Alice A. Robie, Jonathan Hirokawa, Austin W. Edwards, et al. Mapping the Neural Substrates of Behavior. Cell, 13 July 2017, 170(2):393–406



介观神经网络的神经元类别、结构性和功能性的联接图谱绘制, 在未来 20 年将是不可或缺的脑科学领域。我国科学家有望在此领域发挥引领作用。




脑健康领域

脑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干预



据世界卫生组织定量评价,全球各类疾病给社会 造成的负担中,脑疾病占 28%,已超过心血管疾病或癌症。其中备受关注的脑疾病包括:



神经发育疾病:比如,自闭症


神经发育疾病是一类由脑部生长和发育缺陷导致的疾病,表现为情绪、认知等功能的异常。 不少病变发生的时期较早,在婴儿期或童年期就有表现。其中自闭症(又称孤独症)主要表现为人际交往、 情感、语言交流等方面的障碍,以及狭隘的兴趣和重复刻板等怪异行为。



我国 0—6 岁低龄儿童占人口总数近 8%,自闭症的发病率很高,一般平均在1% 左右。 根据局部抽样调查数据保守推算,我国患儿人数已过百万,受自闭症困扰的人群可能达千万




精神疾病:比如,抑郁症


精神疾病是由神经系统病变导致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紊乱,表现为认知、情感、意志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



其中抑郁症最为普遍,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我国抑郁症的发病率超过 4%,患者人数超过3000万,已成为影响我国人民生产生活的主要病症之一。




神经退行性疾病:比如,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类以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逐渐丧失以至死亡为特征的神经系统病变。



其中常见的是老年痴呆症(又称为阿尔茨海默综合征),在 65 岁及以上的人群中发病率约13%,并且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大幅提高。85 岁 及以上的人群,约有一半以上患有此病。



2014 年我国老龄人口已突破 2 亿大关,并且将以每年 100万的速度 增长。我国属阿尔茨海默病的高发地区,目前患者人数超过 600 万,居全球首位,且呈明显上升趋势




治疗脑疾病,人类仍需探索


目前科学界对这三类重大脑疾病(幼年期自闭症和智障,中年期抑郁症和成瘾、老年期的退行性脑疾病) 的病因仍不了解,治疗的措施也十分缺乏。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将是对脑疾病最有效的医疗方式。人类需要继续探索这些脑重大疾病的致病机理,致病机理的完全理解仍有赖于阐明脑认知功能的神经基础



在完全理解机理之前,急需研发出有效的脑重大疾病预警和早期诊断的各种指标,包括基因变异的检测、血液体液和脑脊液中的分子成分、脑影像及脑功能的指标等。对诊断出的早期患者,需要早期干预,以延缓或预防脑疾病的出现。我们需要研发早期干预的药理、生理和物理新技术和新仪器。




类脑研究

人工智能发展的回顾



1956 年夏季,以麦卡锡(John McCarthy)、明斯基等为首的一批有远见的年轻科学家探讨用机器模拟智能,并提出了人工智能这一术语,60 年来该领域的理论和技术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1971年图灵奖获得者麦卡锡(John McCarthy)



图灵奖获得者 Allen Newell 以认知心理学为核心, 探索认知体系结构。至今在认知心理学与人工智能领域广泛应用于心智建模的认知体系结构 SOAR 与 ACT-R 都是在 Newell 直接领导下或受其启发而发展起来的,并以此为基石实现了对人类各种认知功能的建模


1975年图灵奖获得者 Allen Newell



David Marr 不但是计算机视觉的开拓者,还奠定了神经元群之间存储、处理、传递信息的计算基础,特别是对学习与记忆、视觉相关环路的神经计算建模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总体而言,以上工作要真正实现认知功能的模拟还有很大鸿沟需要跨越。



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


以人工神经网络为代表的联接主义的出发点正是对脑神经系统结构及其计算机制的初步模拟。



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40 年代, 有些还借鉴了脑神经元之间突触联接的赫布法则作为其学习理论。在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主要关心提升网络学习的性能。




深度学习算法提出之后,随着 GPU 并行计算的推广和大数据的出现,在大规模数据上训练多层神经网络成为可能,从而大大提升了神经网络的学习和泛化能力。然而,增加层数的人工神经网络仍然是脑神经系统的粗糙模拟,且其学习的灵活性仍远逊于人脑。




从问题求解目标讲,几乎所有的人工智能系统都需要首先进行人工形式化建模,转化为一类特定的计算问题(如搜索、自动推理、机器学习等)进行处理, 因而人工智能系统都被称为专用人工智能系统。



IBM DeepBlue 系统击败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IBM Watson 问答系统在“危险边缘”挑战赛中击败人类对手、Siri 等自动人机对话与服务系统的出现、Google 汽车自动驾驶等都从不同视角展示了这个领域的进展。而最为震撼的是, AlphaGo 首次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击败人类围棋世界冠军。


1997年5月,IBM超级计算机Deepblue击败国际象棋世界冠军Kasparov



2017年5月,AlphaGo击败柯洁




这些人工智能系统的出现,有力地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的发展,也使得人工智能成为目前 IT 领域最为引人注目的领域。




类脑人工智能发展

具有自主学习能力



人工智能技术:未来的大国较量


人工智能技术代表着国家竞争力,并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现代服务业、工业和军事等领域中。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需要大量具备能理解人类意图并进行人机协同工作的智能机器人,欧盟 SPARC 就启动了全球最大的民用机器人研发计划;以 IBM Watson 为代表,将有大量具备复杂数据整合和分析能力的人工智能用于医疗、法律、政府决策等领域,正在替代很多专业领域的白领工作;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无人驾驶,不但释放大量劳动力、提高生活质量,且是另外一个万亿级规模产值的领域。



2017年12月2日,深圳无人驾驶公交车上路试运营



我国人口红利的消失也迫切需要发展各种智能机器人替代蓝领工人,智能化成为未来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德国“工业 4.0”,软银集团的孙正义 提出 2050 年机器人拯救日本经济等计划,无不对中国智能产业发展构成重大挑战。




美国的 X47-B无人机实现在航母上的自主起降,美国的 BigDog 能在多种复杂环境中自如稳定行进,世界军事强国已逐步形成以加速发展智能化武器装备为核心的竞争态势。


BigDog四足机器人



可以说,没有智能技术武装的服务业、工业和军事的大国之间的较量,就犹如侏儒和巨人的格斗。



人工智能的发展瓶颈


人工智能要满足现实需求还缺乏足够的适应性


图灵机计算的本质是需要人们对现实世界进行形式化的定义,模型能力取决于人对物理世界的认知程度, 因此人限定了机器描述问题、解决问题的程度。这使得目前的智能系统在感知、认知、控制等多方面都存在巨大瓶颈。例如还难以实现海量多模态信息的选择性感知与注意、模式识别与语言理解在处理机制与效率等方面与人脑相比还存在明显不足,需要针对某个专用问题非常依赖人工输入知识或提供大规模标记训练样本。





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缺乏通用性


语音识别、 图像处理、自然语言处理、机器翻译等采用不同的模型和不同的学习数据,两种不同的任务无法采用同一套系统进行求解,不同任务之间知识也无法共享。而人脑却采用同一个信息处理系统进行自动感知、问题分析与求解、决策控制等。




高耗能的代价


目前基于深度学习方法已经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然而其代价是高耗能。 例如在执行 AlphaGo 这样的任务时,共动用了 1202 个 CPU 核和 176 GPU 核,采用了 40 个搜索线程进行计算。按照这个耗能 计算,我们还无法想象要实现一个具备大脑功能的智能系统按照目前的水平需要多少供电。而人类大脑的功耗 仅在 20W 左右




蒲慕明  中科院外籍院士,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神经科学所所长、研究员,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主任。1970年毕业于台湾清华大学物理系,1974年于美国Johns Hopkins大学获生物物理学博士学位。1976-1985年在美国加州大学艾文分校生物物理系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1984-1986年任北京清华大学生物系主任,1985-2000年任美国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讲座教授,2001-2006年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系讲座教授和神经生物学部主任,2006-2013年任该校Paul Licht生物学杰出讲座教授。1999年起任中科院神经科学所首任及现任所长、神经可塑性研究组组长。获得奖项及荣誉称号包括:美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美国 Ameritec 奖、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和香港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求是杰出科学家奖、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奖(集体)、Gruber神经科学奖等。2011年起任科技部重大科学问题导向"973"计划"人类智力的神经基础"首席科学家,2012年起任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脑功能联结图谱"首席科学顾问。

文章节选改编自:

蒲慕明, 徐波, 谭铁牛. 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概述.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6, 31(7): 725-736


▼ 点击查看相关文章

院士风范,光风霁月

白春礼:科技支撑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发展

新科技革命前夜,未来科技发展趋势会走向何方?

20条建议!雄安新区能否抢先占位,引领全球发展?

专刊:科技支撑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刊》第11期发布

刘彦随:解读精准扶贫,怎么做?用何做?做什么?

专题:科技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国科学院院刊》第10期发布

专题:青藏高原综合科学研究进展——

《中国科学院院刊》第9期发布

从青藏高原到第三极和泛第三极



长按二维码  关注“中国科学院院刊” 微信号CASbulletin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获取PDF全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